2006年11月18日 星期六

from Patrick Chou
所有將來未來的長庚同事們:
錢是很重要的,但是要記得一件事,再怎麼省,大概你出國四年,學費不計,就是要花十萬到十二萬英鎊 (Ref: K Y Lee, 2006)但是最重要的 就是安全和方便 (Ref: T C Tang, Afen Chang, et al, 2006). 所以剛來英國時 大家一定最擔心的就是開戶的問題 因為身上有現金 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因為都要帶著走 或是藏好 (Ref: T C tang, Carl Chen, 崇森 Lee, et al, 2006) 不然就像 Afen 一樣帶大筆的旅行支票慢慢換,等開戶完成後存入 (Ref: Afen Chang, 2006)開戶是一頁心酸的血淚史,許多先勝先賢前仆後繼,可歌可泣的事蹟就是為了這件事 (Ref: Carl Chen, T C Tang, Alex Chan, et al, 2006) 所遇到的困擾就是沒有地址證明,不讓開戶 超扯的一件事情 但是英國就是這樣 就算開成後 也會發生密碼函丟掉以至於DEBIT CARD無法使用的窩囊事 (Ref: Afen Chang, 2006) 所以一來英國,第一件事就是先去註冊,避開尖峰時間,取得學校公函或證明後,在學校內設的銀行開戶,遇到的問題最少,雙方有既定的合作關係,比較不會被刁難。因為可以被刁難的理由太多了,大部分都是沒有理由,所以最近網路不是流傳HSBC任意取消帳戶等情況會發生,不但求訴無門,重要是相當費時,如果剛來你英文還不流通時,更是欲哭無淚。所以,記得在學校就近開戶,同時一定要取得學校證明。至於支票本和信用卡重不重要,這就見仁見智,大部分人用不到,或是根本不會用支票(Ref: PC Chou, 2006),信用卡則比較好用,但到歐洲歐元區千萬不要用英國的信用卡,因為所扣的手續費都到2.5%以上。如果申請不到支票或信用卡是不是很丟臉的事,放心吧,以你是學生的身分大概是不會申請的到,除非你付部分年費 (Ref: Afen Chang, 2006),其實Debit Card就很好用了(Ref: KY Lee, TC Tang, et al, 2006)。不過信用卡的確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賺利息,但如果所刷金額不大,或是根本信用額度有限,那就像雞肋一樣可有可無 (Ref: Chong-Hai Gang, 2006)現在進入正題,如何在英國一開始就很方便的用到錢,(所指為英國金融卡發下來前,約2 weeks to 1 month)。我想有三個方式:1) 花現金和旅行支票:其實旅行支票還算安全,遺失可以補發,但務必留下當時收據。現金就比較麻煩,所以建議現金不要帶太多,因為履行支票可以隨時換成現金,如果附近有 Lloyd FSB Bank的話更是不用錢,否則一般換匯大概是要5%的手續費,如英國royal mail.2) 攜帶國內提款卡,並開啟國外提款服務:此法可為救急之用,特別是跨國手續費約NTD75元,即換匯的手續費約1-2%,每次提領約兩萬元台幣(但要注意是否提款機有額外收費,大部分的提款機都會註明,英文記得看清楚),如果搭配信用卡,應該還在可忍受的範圍內。3) 在台灣開設 HSBC Premier Account,在還沒出國前就可請台灣當地的 Financial Support Team 先把開戶相關文件和資料先與英國確認,所以人還沒到,帳戶已先開好了,而且還附送支票簿和信用卡。但缺點就是要鎖一筆錢在台灣HSBC,是好是壞就見仁見智。優點是你可以ONLINE TRANSFER MONEY,完全不需換匯或臨櫃,同時不用麻煩他人,安全無比。算是用錢買安心吧!至於利息損失部分,存一年的利率是1.5%左右,目前市場利率最高到2.5%,存一年算損失NT$ 30000,折合GBP 501,如果來這邊住豪宅,常辦轟趴,大概十天就報銷了(Ref: Afen Chang, 2006)。此外,HSBC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有一張歐元的提款卡,可以在歐元區免手續費提領歐元,這在有意重覆挪威生育之旅時,最是好用。第二個正題就是,有英國帳戶後,如何跨國洗錢,將台幣轉到英國來。不好意思,用詞有誤,只是跨國轉帳的問題。基本上,我會建議是否開設網路銀行帳戶較佳。以中國信託為例,網路銀行不但可換匯,而且還有外匯減免,如果有開設財富管理帳戶,更是比網頁所見便宜好幾碼,另外可以網路直接轉帳到英國來,手續費也有減免,不過要在台灣的銀行營業時間,同時限額是50萬元(這部份是財政部規定,以避免惡意洗錢),所以還蠻好用的。國泰世華銀行更是提供每個月三次免費的匯費優惠(如附件),所以以上兩家銀行都可以很方便的再網路上一看到好價錢就用優惠價換到英鎊,再找各時間匯來英國即可。其實英鎊也不用急著匯,放在網路銀行內無褶定存利息也不會損失太多,等年度回臺灣省親時再匯到英國即可,不用每個月忍痛在匯率不佳時換匯。但要記得在可忍受的範圍內一點一點的換匯,否則如果發生像總體經濟學家預測英鎊會在七十元左右盤整,同時跳升到110元換台幣的機會極大的情況下(Ref: Carl Chen, 2006),到時候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第三個正題就是,到底匯率多少才算合理?英鎊還會在漲嗎?這個問題就好像問氣象局說,後天會不會下雨?或者問鄰居說黑貓和白貓,生出來的小貓會是啥顏色的一樣,永遠沒有人知道。要知道一件事情,匯率的決定除了跟國際情勢有關外,供需才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一般而言,英鎊和歐元一樣,和美金的走勢是相反的,這是因為市場原本就有資金儲備的需要,而英鎊歐元和美金原本就是儲備用貨幣,如果大家不要美金時,就會造成英鎊和歐元的走強。目前美金是看跌的,這是因為美國大量印美鈔,但並沒有提存準備用的貴重金屬,簡單講,就是用印刷機換物資的意思。以中央銀行為例,如果要新增加新台幣總額時,都需要提存等值黃金或其他貴重金屬,以避免台幣貶值。但不要臉的美國,早在多年前就取消外匯準備金制度,所以不斷的印鈔票來換取外匯或物資。之所以可以維持美金強勢多年不墜,那是因為這幾年來美國國勢強悍,許多國家以美金或美金債券為外匯存底,台灣和大陸不是都在前五名嗎?所以美金不太跌價。但近年來美國身陷伊拉克泥沼,同時國勢也大不如前,但反觀歐洲經濟起飛,英國房地產狂漲不已,十年未曾跌價,當然一路吸引外資換取歐元或英鎊。而英國經濟體又以其體質較複雜的歐元區強健,所以成為各方注意目標。那新台幣跟英磅,是不是就這麼單純呢?不是的,台灣是很小很小的一個經濟體,根本沒有台灣以外的地區使用新台幣,同樣的,也很少有人需要用新台幣來換英鎊,因為台灣主要往來的經濟體是大陸和美國,所以這是一個流通性不佳的市場,自然會和國際市場脫節。這是一個投機性氣氛濃厚的換匯狀況,所以在台灣是美金漲,英鎊也漲,這是因為台灣政府不爭氣,民生凋敝,根本沒有人要換台幣,大家都搞資產外移,自然沒有好價錢。所以奉勸大家,不要想太多,正如同開文所言,再怎麼省,大概你出國四年就是要花十萬到十二萬英鎊 (Ref: K Y Lee, 2006)。慢慢換,早點換足,因為長庚是拿美金換英鎊,弱勢貨幣換強勢貨幣,之後的匯率會損失更多。其實60-62元和今年年初時的56-58元的差別,大概就是過三年的生活會多花50萬,可以先撐看看,但如果英鎊一路飆升勢不可擋時,千萬不要太鐵齒,要忍痛停損,停損後再損失就是10萬英鎊的等值臺幣。但如果撐到最後時,可能就是幾倍的等值台幣!那英鎊何時會下跌呢?以供需原則而言,以下狀況可以預期:1) 台股狂漲破萬點,外資持續匯入2) 英國發生動亂,暴動,或是地鐵爆炸案等情事3) 新年期間廠商將外幣匯回台灣(如今年年初英鎊的好價錢時)大概只有情況3比較可行,大家等等看附件為國內五大主要行庫的匯率比較,存款利率比較,以及外國人在英國居

1 則留言:

san 提到...

文件申請
A.戶政事務所
1.英文版 公證過的結婚證書
2.戶籍謄本及戶口名簿 (需2wk)

B.監理站
1.無肇事證明
2.國際駕照
3.汽車過戶

C.保險公司
1.無肇事證明
2.一年期旅遊平安險

D.AIT
1.公證-父母同意子女領取美國護照之聲明

E.醫院
1.英文健康檢查及預防注射證明
2.小張的預防注射證明
3.產檢之summery